2015年5月20日新民晚报
创新之路”系列报道之一:“实验农场”的教学经
发布日期:2015-04-15 责任编辑:本条信息已被查看了 2319 次设置
A+A-
夜晚模式
编者按:“创新是上海发展最大动力,要成为城市的‘基因’”,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日前强调,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必须要有转型的思维、创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没有创新,上海未来是没有出路的,创新力度不够,也是没有出路的。作为一所上海地方高校,我校多年来紧紧围绕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不动摇,推动科学转型,提质增效。今起党委宣传部将推出“创新之路”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我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所思、所想、所为,敬请关注。
“实验农场”的教学经
四月的海大校园绿柳扶苏、花朵摇曳、充满生机,漫步美丽的校园,不经意间走进行政楼后面的空地,“上海海洋大学经管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验农场”的牌子伫立在田埂边。这便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教师沈雪达的一块教学“实验田”。2013年的清明,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面积为一亩多(约八百平方米)的实验农场正式开建。作为其中的主要负责人,沈雪达表示,在大学校园内办经营研究性质的农场并非易事。两年来,这个年轻的校园农场经历了诸多改革,寻求突破与发展。
沈雪达老师在农场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践
资深专业教师转型“校园农场主”
提及最初在校内办农场的缘由,沈雪达不由地感叹,作为一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老师,常常接到毕业学生的电话,有学生反馈说,尽管自己大学本科学习了四年的农林经济管理,但毕业后依旧对农业没有丁点的了解。
一番抱怨对沈雪达触动很大。书中有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沈雪达多年从事农业经济教育,对农业、农业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借着学生反馈的契机,他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在校内成立“试验田”的想法,提议顺利地获得认可并得以实施。
肩负着对“一块地和一群娃”的责任,沈雪达满怀信心地“扛着锄头”出发了。农场开建的消息很快传到学生当中。学生刚进校接受新生教育时,相关教师就向他们宣传介绍实验农场,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这个活动,老生也会从辅导员处得到活动消息。
由于实验农场的本身出发点在于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场地和平台,作为课堂教育以外的一个补充,增加体验,其主要受众群体便暂时局限于一个专业的学生。但是,依然有其他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闻讯而来。
对于农场的建设,沈雪达有着自己的设想,“我希望所有参与的同学都是根据自身兴趣前来,充满想法地去经营。”传统大学教育中一般为课堂听课居多、实践动手活动略少,体验认识的过程能够让知识更好地被吸收,“我们也不是单纯地去种地,而是类似于实行项目计划。一年种植下来,如果做得好的话,学生是可以测算到一块地的投入产出,以及该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倘若能够坚持个三年四年,学生对农业经营应该会有很好的认识。”
“农场主”不好当农业经营不断改革
刚开始经营实验农场,沈雪达非常相信手下的大学生“小农民”们,把这一亩多的地划分下去,每块地插一块小牌子,一个学生自主经营一小块地。然而农场经营并没有最初想象的那般顺利,“很多同学没有农业生产的经验,他们把农业想得非常简单,播种的时候过来把种子或苗种下去,农作物成长的阶段中几乎都不来看一下。等到收获的时节,一个个提着篮子来收割,结果发现地里除了一片杂草外什么也没有。”沈雪达在体验经营农场的探索过程中如此体悟。
实际上,农业并不简单,它是一门科学产业,做一个合格的农业经营者相当不易。沈雪达介绍,种植者首先要懂得农艺,即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还需具备市场、机械等方面的知识。“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人为栽培,除草、施肥、松土,样样都不能少,这些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生都没有掌握,哪里会硕果累累呢?”农场没能带来预期的生命力,沈雪达心里也是杂草丛生,万般不是滋味。
最初学生都是因为感兴趣来参与活动,经历后的收获却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兴趣只增不减,收获作物后新的想法又涌现出来,就继续经营、实践、学习;有的学生尝试了一年半载,庄稼、植物的长势都不好,没什么成果,自己也渐渐不上心,就逐步退出了。
实验农场体制无法适应大学校园与学生群体,亟待改革。沈雪达一帮老师经过甄选方案、考虑再三。现在试行的方案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劳动能力,划分给个人的土地没有原来那么大了,在保质量的前提下再提高农作物产量。每个礼拜二下午三点左右,农场主集中人员,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集体活动。负责老师到场指导,观察学生种植情况,并在活动前逐一对每个同学种的作物进行讲解,让同学充分了解所种植的作物目前的长势,以及现在应该实施哪些步骤。
现在,除去一些有想法的“个体经营户”,沈雪达对场地的大部分范围内实行统一经营,同学做参与者,一礼拜过来体验生活一次,实行分配任务、学生执行的制度,成效较之前显著提升。
红薯个大、白菜甘甜实验农场迈向高效农业
除了提供体验机会给学生之外,实验农场在种植特色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农场内所种植的所有作物都不喷洒农药。尽管现在还未完全有机化,但绿色无公害化种植已经实现。目前还未发生过毁灭性虫害,蚕豆、绿叶菜上的蚜虫均是用皂粉加水稀释后喷上去消灭的。种植过程也不是完全照本宣科,资料显示说一就不是二。沈雪达注重种植技术,坚持自主研究栽培,所培育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都是在农场内自主育苗,而不是在市场上直接买苗。
两年内,学生种植蔬菜品种达几十种,土豆、芋艿、青菜、菠菜、茄子、刀豆样样都有。2014年种植的糯玉米收成良好,经过测算,一亩地产量在两千至两千五百斤左右,同年种植的红薯个头非常大。沈雪达很自豪地说:“我们产出的东西,老师和学生品尝之后普遍一个反应,都说味道好,番茄原汁原味、红薯个大味美、白菜回味甘甜。”
今年,从农业经营的角度出发,沈雪达计划尝试种一些经济效益高的水果,目前正在试验阶段。品种均引自国外的优良品种,包括樱桃、猕猴桃、蓝莓、李子、油桃、桑葚等,主要为探索这类引进品种在学校所处这一地区的长势,计划经过三五年的观察,选择适合培育的品种进行育苗,为当地高效农业的发展做点儿探索。
两年的经验也让沈雪达对农场的管理更得心应手一些,苗种、肥料、耕作工具都准备齐全,提供给学生使用。学生有想法也可以自己去买种子,查阅资料来种植想种的作物,农场方面尽力予以物质上与指导方面的支持。沈雪达表示,考虑过在未来,在实验农场日趋成熟、完善的时候,向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开放,可能的话也鼓励学生开展农业创业项目。